首页 > 日常生活->严剑漪北京大学(探寻北京大学严剑漪教授的研究之路)

严剑漪北京大学(探寻北京大学严剑漪教授的研究之路)

***不贱渐渐贱+ 论文 9967 次浏览 评论已关闭

探寻北京大学严剑漪教授的研究之路

教育与研究背景

严剑漪,男,1961年出生于浙江。1982年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严剑漪获得北京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1990年,获得同校硕士学位;1993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

严剑漪研究组主要从事超分子体系动态行为及功能材料制备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这些材料的构筑、智能性质及相关机制等方面开展系统而深入的探索,发展了一系列独有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新的概念和新的思路。

学术成果与荣誉

严剑漪教授主要的学术成就包括但不限于:先后发表近200篇论文,其中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Chem. Soc. Rev.等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是2014年化学领域ESI排名前1%的高被引学者之一,已累积被引用次数近1.7万次。

严剑漪教授获得的相关荣誉不胜枚举,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等多项荣誉。2008年至今担任国际期刊《Tetrahedron Letters》编委,2018年当选为《科学通报》30周年高引用论文作者。

未来展望与个人感言

未来,严剑漪教授希望更多地关注化学学科的基础研究,开展具有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的创新性研究,同时推动知识普及和科技创新,为国家和人类的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严剑漪教授一直秉持“有剑无蛇”的信念,坚持着基础科学研究的纯粹性和积极性,正是这股奋斗的精神让他在多个领域得到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