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圆明园资料(世界遗产-圆明园)
世界遗产-圆明园
概述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西郊,占地面积350多公顷。圆明园前身为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于1998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
圆明园的前身是乾隆四十年(1775年)开始修建的圆明新园,乾隆皇帝曾经在此行幸,并且对圆明园加以扩建,建成规模宏大、格调高雅的皇家园林。这座南北对称的园林,以山水为主题,建筑结构是仿中、西方式。圆明园总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东部的万春亭、西部的宜芸馆、以及占整个园面积的中部的“与园为世界,与世界为园”的大规模造园。
遭遇劫掠
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该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英军司令员不仅直接下令焚毁了所有建筑, 而且大肆掠夺艺术和文化宝藏,翻遍了这座中国皇家园林所有建筑,最终将大量宝贵的艺术品和文化遗产运回西方。那次事件给中国带来了难以计算的损失。
重建和保护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对圆明园的破损实施了修复和保护工作。中央政府先后投资了数十亿人民币重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圆明园。今天,园内有各种游乐设施、庭院、广场、小桥、流水,迷宫和雕塑,还有一个展示圆明园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此外,圆明园的古建筑和文物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结
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纷繁复杂的文化历程的重要部分,而且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圆明园的遭受劫掠的悲惨经历会让我们想起文明遭受战争和掠夺所带来的可怕后果,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